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响彻云霄,却用扎根山乡的执着,日复一日守护着绿水青山的承诺。
多年来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,用担当诠释着不凡,用行动书写着新时代的暖心答卷。
今天,让我们走进全国“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” 灵丘县红石塄乡党委,看他们如何在层峦叠翠间,以初心为笔,以汗水为墨,一笔一划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,守护着这片生机勃勃的大地。
唐河水如玉带穿峡而过,两岸大山沟壑里星罗棋布,处处花红蝶舞,村村景色宜人,这就是灵丘县红石塄乡,距县城25公里,位于晋冀两省交界处,西依太白巍山,东临唐河大峡谷,山大沟深的地貌,也曾使贫困成为这里挥之不去的标签。
过去老百姓一穷二白,党的十八大以来,随着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,乡党委立足资源禀赋,充分挖掘当地农文旅发展资源,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助力群众脱贫致富,从曾经人均年纯收入不足4000元,到现在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8000元,增长了350%。就在2022年8月,红石塄乡党委荣获全国“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”称号!打那后,红石塄乡党委这班人,心里那团火更旺了。他们守着那份“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”的初心,在这层峦叠翠的大山里,描绘着乡村振兴的新画卷。
展开剩余72%▲红石塄乡车河有机社区新农村。
增强本领“聚民心”
“打铁必须自身硬,没点真本事,咋能拢住大伙儿的心?”红石塄乡党委书记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。
▲红石塄乡党委班子成员入户与村民谈心交心。
于是,乡党委就开始琢磨:乡村振兴,光有热情不够,还得有过硬的本领。他们紧紧抓住“党建引领”这个法宝,怎么干?以提升村干部的综合素质为抓手,搞起了“一村一特色”的党建品牌创建,全乡7个村子,村村都有了自己响当当的党建招牌!这还不算完,干部们三天两头组织农技培训,带头跑到外边去“取经”。干部们转变了作风,老百姓扑下了身子,劲儿自然就拧到了一块儿。
▲红石塄乡党委干部帮助农户削剪榆条。
真抓实干“暖人心”
“百姓不富我不安”,是红石塄乡党委一班子人的口头禅。这话可不是说说而已,他们可是撸起袖子真刀真枪地干。
▲红石塄乡沿河村集体经济项目南山小院民宿。
车河、龙渠沟、城头会,三个有机社区成功建成;“云朵驿站”民宿,参观住宿者络绎不绝;“月亮湾”种的有机苹果,都卖到北京、天津、河北去了;有机水产也搞得有声有色;每个村子都琢磨着自己的特色,“一村一品”的乡村旅游新格局就这么成了!光是2024年一年,全乡就吸引了88万多的游客,总收入达1030多万元!
共识共为“筑同心”
“想群众之所想,急群众之所急,加大民生保障力度。”红石塄乡党委认准了这个理儿。
▲红石塄乡党委班子成员在颐养食堂与村民共度端午佳节。
村里头治理,讲究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“三治”融合,全乡7个村,配齐了网格长,还有热心的兼职网格员,村里大事小情都有人管。为了让老人们吃口热乎饭,他们一口气建了7所颐养食堂,百十来位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尝到“幸福滋味”。边台村安置点吃水难?这哪行!乡里马上铺设了8000多米长的“民生水脉”,清泉汩汩流进了家家户户。
乡亲们的笑脸和认可,就是最好的褒奖。站在层峦叠翠之间,红石塄乡党委书记深情地说:“往后的路还长,咱红石塄乡党委,会牢牢守着这份初心,继续走在前头,守护好这片生机勃勃的大地!”
来 源:市委组织部公务员一科
责 编:曹欣然、丁克炜
发布于:北京市配资炒股平台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