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段时间,台军搞了个说是“天马操演”,在演练中还发射了从美国引进的陶2A、陶2B两款反坦克导弹。用这种模拟训练的方式,目的是让台陆军的士兵们熟悉陶式反坦克导弹的发射操作,提升他们在艰难环境下的战斗技能。
据一些报道反映,这次导弹试射时,台军用上了刚引进不久的M41A7新款发射系统。这套系统搭载在M1167装甲悍马高机动战术车上,主要是为了提升车辆的机动性能,让整体战斗力更上一层楼。
陶式可算是台军手里的主要重型反坦克导弹武器了,发挥着关键作用。
陶式反坦克导弹一直是台陆军的核心反坦克利器,上世纪80年代就从美国引进了上千枚,成为他们的重要装备。台军期望利用这种导弹在滩头或者机动作战中,阻挡抢滩登陆的两栖装甲车、坦克、破障车辆等装甲目标,甚至还能对冲滩登陆艇等目标进行打击,发挥出关键作用。
因此,在滩头演练中,陶2系列反坦克导弹就成了台军实弹演习里少不了的常客。
根据资料显示,陶式反坦克导弹全长1.16米,直径0.43米,发射时重量19公斤,采用有线制导技术,能穿透450毫米垂直均质钢装甲的破甲能力。
台军觉得陶式反坦克导弹还算可以应付大陆第一代59系列主战坦克以及第二代88系列主战坦克,至于面对大陆更先进的96和99式主战坦克,就显得有点顶不住啦。
那会儿,大陆已经搞定第一代FY-1反应装甲了,这东西可真是对陶式反坦克导弹挺管用的,能有效地应对它。
为应对大陆的反应装甲,1998年,台当局又从美国家引进了陶2A,这款武器的最大亮点是用了串联的战斗部设计。在主战斗部前面,还加装了一个炸高棒,能提前引爆反应装甲,给主战斗部开了个路子。
接着,咱们大陆又成功研发出了第二代反应装甲FY-4,这款装备采用了多层结构,专门用来对抗串联式战斗部。根据国内外防务展上的公开资料,FY-4能够降低来袭导弹和火箭弹的穿甲能力,效果最高可以达到70%。
而且呢,FY-4还能应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,也就是APFSDS,基本上能把它的穿甲效果降低大概30%,这事儿挺牛逼的。
要是这样的话,陶2A反坦克导弹碰上披挂着FY-4反应装甲的大陆坦克,那可就没啥用处了,基本上是毫无招架之力。
陶2B要想对抗大陆的主动防御系统,那还真是挺吃力的,基本上难以占上什么便宜。
台当局不甘心输掉这场仗,在2018年又砸重金从美国进口了陶2B(RF)反坦克导弹,想图个满意。
陶2B(RF)反坦克导弹用无线电数据链取代了之前的导线,这一变动一时就把射程从原来的3.5公里提高到了4.5公里,算是个挺不错的升级。
陶2B放弃了之前的直接碰撞攻击方法和空心装药破甲弹头,改用掠飞弹道的方式,发射后导弹会沿着飞行路径保持在目标上方大约2米的位置,然后继续朝着目标飞去。
制导系统也换成了激光和磁力两种方式。由于使用掠飞弹道没法配空心装药破甲的弹头,所以陶2B就用自锻战斗部,从上往下攻击坦克的炮塔顶和表面那些容易出漏洞的部位,目的就是增强摧毁坦克的效率。
据台媒爆料,陶2B(RF)反坦克导弹的自锻战斗部,穿透能力大概在100毫米垂直均质钢装甲左右。他们还宣传说,这个威力能对付大陆所有的主战坦克,效果很是给力。
因为陶2B(RF)采用从上向下攻击目标的方式,避开了坦克炮塔和车体上的反应装甲,这样一来,它的攻击威力就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不过呢,大陆早就意识到这危险,研制出了应对的招数,就是主动防御系统。
这个主动防御系统配备了一套毫米波有源相控阵雷达,能灵敏地侦测到反坦克导弹、火箭弹啥的来袭。一旦系统把目标检测到,识别出来,开始跟踪并锁定,它就会及时发射拦截弹,把威胁给挡下来。
陶2B(RF)作为第二代反坦克导弹,速度没那么快,最高也就360米每秒。要是发射出去飞到4.5公里的远距离,得用10秒多点时间,因此主动防御系统在拦截时显得比较轻松,可以从容应对。
从这儿能看出来,对方的反坦克火力还是挺弱的,基本难以穿透同期大陆坦克的防护层。
因为反装甲武器的敏感性,美国也不好意思把最新的反装甲装备卖给台岛,比如台军花了大价钱买的M1A2T坦克,它用的居然还是上一代的KEW-A1穿甲弹。这就 resulting in 台当局不得不为购买过时导弹而掏腰包,变成了所谓的“冤大头买炮”。
配资炒股平台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